随着索尼正式推出升级版的PlayStation Plus服务,三大主机平台都向更加细分的会员订阅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至少都拥有一个以提供网络服务为主的基础套餐,和一个更多增值项目(一般来说是送游戏)的高级套餐。

简而言之,稍微多花一点钱,玩家就能用很低的成本玩到更多游戏。

即便没有订阅,相信各位其实早已发现了这2个变化:

  • 用户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来获得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作,比如用9.9美元来获得原价69.99美元的游戏。
  • 低价的“大作”正在挤压原本就低价的中小游戏的生存空间,中小游戏正在变得更加低价。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小游戏的困局:FF13打折卖50块,一个自称致敬FF的新游戏不打折也卖50块,作为一般玩家,你会选哪个?

也就是说,玩游戏这种娱乐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廉价,而同期游戏的开发成本迅速上升。

游戏变得更不好做了

过去,我们要做一个新游戏,主要会考虑现在和游戏发售期间可能的一些竞争对手。而现在,还要考虑过去的那些对手。

无论是大作还是小品,只要愿意等待,都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购买一份电子拷贝,而且很方便就能体验(过去你想买还不一定买得到,要么光盘断货了,要么老游戏机已经坏掉了)。何况,近几年的游戏,除了在美术风格和质量上有较大变化外,玩法几乎还停留在PS3时代。也就是说,当你的游戏画面足够独特或者优秀,放到今天也是有足够竞争力的。

所以,决定一款游戏好坏的因素中,玩法、美术、音乐等等固然是一部分,宣发,以及价格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权重。

玩家早就失去了游戏评价的主导权

我有个断言:“游戏好不好玩,好玩在哪里,不是由玩家自己发现的,而是媒体告知的。”

文字媒体的时代如此,视频媒体的时代尤甚。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我就不说名字了,很容易猜到。

“这个游戏像塞尔达,应该很好玩吧。”

“这个游戏支持4K分辨率,技术实力这么强,一定很好玩。”

“这个游戏10连抽必得SSR,角色还很性感,不玩不是人。”

“给弟弟买的,弟弟表示很开心。”

···

玩家对“好玩”的概念是非常模糊而且没有逻辑的,宣发要做的,就是在这片混沌中,找到几个方便玩家理解的关键词并植入心智。

怎么植入呢?就靠媒体了。

使劲推销二战美女的广告,地铁上贴着二次元软妹的扶手,知乎上非黑即白的讨论,抖音上的搞笑解说,直播间里的全程试玩,甚至游戏商店下的评论区,都是媒体,他们都在影响一款游戏在互联网上的关键词数量、热度等等指标,并最终影响着长尾数据。

长尾数据越多,后来的玩家在搜索时越会感受到这是款好游戏。

当你观察越多的读者/观众/玩家,就会越多的发现他们(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看东西只挑大的,还有自己感兴趣的。

大,可以是尺寸上的大,也可以是出现频率。这也是广告喜欢集中投放的重要原因。

兴趣则因人而异,这也是抖音达人、知名主播存在的意义,性别、风格、切入角度等等的不同能吸引的人也是不同的。

然后就像喂给搜索引擎一样,给玩家喂关键词了。

最后,当玩家要评论或打分的时候(让我们先无视玩家评论是否能被看到的问题),他们大多也只能做出针对某个关键词的评价并衍生一些说法了。无论好评或是差评,其实质仍然是在增加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在合理的评控措施下,即便这个游戏真的不行,其他玩家看到这些评论后,往往也只能得出“好像都挺有道理”这样不影响购买决策的结论。

所以,一方面,我们确实只看到了我们想看的,也确实表达了我们想说的,另一方面,无论我们想看的还是想说的,早已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游戏定价的是与非

作为开发者,谁不愿意把自己的游戏卖一个“合理的价格”呢?可在实际竞争中,一方面玩家总是希望以一个更低的价格来入手游戏,另一方面来自其他游戏的竞争(甚至还包括了许多年前的游戏)也在迫使你不得不用一个更低的价格来销售。

虽然这个问题在90年代的国产游戏市场就已经如此,但随着STEAM市场的崛起,入局的开发者越来越多,价格战也愈演愈烈。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近1年来发售的国产游戏50块上下的各有多少。是这些游戏真的只值50块呢?还是发行商为了打压同行进行低价倾销呢?

网游方面也不乐观。现在都不需要私服,看看那些渠道包或者公会包,低价路线还是深受广大玩家欢迎的。当然,这篇并不讨论网游的定价。

另一方面,首发定一个较高的售价,通过频率较高的打折销售,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司空见惯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是,当竞争对手的某个同类游戏要发售时,你把自己的一个甚至一组同类游戏打折(而且力度很大),是不是就能降低对手的宣发效果呢?

所以,没有“合理的价格”,只有“合理的手段”。

但这不见得对开发者有什么好处。

而现在,又出了一个订阅。

订阅服务会颠覆游戏行业的定价和盈利模式吗?

按照目前的趋势,低价竞争已经发生且未来也无法避免。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大量游戏被平台买断后加入到“订阅”当中,从而形成玩大部分游戏免费,少部分额外付钱,类似视频网站的做法呢?

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文首发于我们的公众号:游戏越来越廉价的现在,开发者要怎么做?

独立游戏价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