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总是一个罗生门,有些人站在雇员的角度,有些人则代表资方立场。究竟谁对谁错,谁又在担负事情的后果,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了。
——大白马
*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文中所涉项目和数据皆为虚构。
本文为上一篇我们把游戏做到500万日活用户后,被公司裁员了的另外一个视角。
是的,我就是被这个开发组称之为亲信的那个人。
真是好笑,我们为他们支付工资,给他们奖金,裁员补偿也一分没少,最后还要来鄙视我们。
确实,他们把A做到了500万日活,这也是我们孵化项目中最好的纪录。但是,他们没有提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前后投入了多少流量,这些流量外面采买的话可不是什么小数目。有一句话说得好,“别把平台能力当自己的”,没有我们,他这点日活哪里来?
似乎还提到我不给他们新项目立项,阻止了他们进一步发展。
是的,我的确这么做了。但是他们没搞明白的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游戏,特别是A的出现,我们的广告销售在客户面前很难做人——他们游戏里给过去的都是些什么质量的用户,结果又要补量,又要增加折扣,一年忙下来,盘子变大了不假,但实际盈利也没增加多少。那我能怎么办,让他们继续做出B、C、D甚至更多游戏来冲淡我们和客户间的良好关系?广告销售走了还能再招,但是客户走了可就不好说了。他们始终没明白这点,是他们在养我们还是客户在养我们?
正当我们在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字节开始了补贴,我觉得趁着这个机会可以让他们去薅别人的羊毛。可是结果有几个ROI是正的?偶尔那几个正ROI的,盈利恐怕还不够团队开销。
*ROI,投资回报率。对于采买流量的游戏而言,评判好坏的标准是买量花了多少钱,事后回收了多少钱。如果买量花了100,回收了120,那么ROI为120%,这种就代表可以赚钱。低于100%那就是亏的。
所以,这不是鸡肋又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赌极低的可能性期待他们做出一个爆款。内部导量的事情已经到头不能再做了,外部买量又不是一门好生意。就像他们说的,有这精力我就该去培养网红。
我其实已经给他们机会了,可是他们不懂珍惜。既然如此,那就一拍两散,各自走各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