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临近截止日期遭遇大规模规格变更,项目陷入停滞”
“发布后因严重漏洞频发,失去用户信任并引发热议”
明明投入了优秀人才与大量资源,项目为何还是会失败?
从业多年来,我参与过不少游戏项目,也亲眼见证了诸多失败案例。近来,我逐渐产生一个念头:有些项目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我当然也希望事实并非如此。毕竟聚集了优秀人才,投入了宝贵时间与大量资金,全力以赴推进的项目,绝不该为失败而存在。
但疑虑始终挥之不去:尽管无数项目立项、经历失败、积累经验,类似的失败却仍在不断重演。这究竟是为什么?
回顾项目失败的原因时,人们常会提及市场变化、意外事件等突发情况,或是团队成员技能不足,但很少有人会提到 “计划失误”。然而,所有失败背后的延期、预算超支等问题,追根溯源都与计划脱不开关系。
计划对项目成败的影响至关重要。合理的计划能规避鲁莽的行动,为成功铺路。但现实是,许多工作场景中,依赖主观臆断和过往经验的做法却大行其道,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下面,我们来看看导致计划失误的三大常见情况:
一、乐观主义的陷阱
项目相关人员往往会认同基于主观判断的不切实际的估算。
“这程度应该能完成”
“总会有解决办法的”
这类毫无根据的乐观言论充斥着团队,现实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被轻易忽视。而这些积累的负面因素就像不知道何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一样,成为悬在团队头上的利剑——它们可能被解决,但解决不了的话,游戏成品质量大幅下降,甚至无法成品都是有可能的。
二、对能力的过度自信
过度高估个人能力,进而忽略现实中的风险与问题。
“换我来做肯定更快”
“这事儿很简单”
依赖个人技能的估算,根本无法应对负责人变动、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既然是团队工作,就不能按照最快的那个人的时间去计算(何况快的那人不见得完成质量好),而是要考虑到全局的最后一步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动人手让团队总是在运作当中。很多小团队确实没有余力去处理突发情况,这时候就更考验工作流程中是否留存足够资料让一个未经手的人在短期内接手工作了。
三、缺乏诚实的态度
存在隐瞒不利事实,或为迎合上级而刻意操纵估算的倾向。
“不能说赶不上截止日期”
“预算超支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当优先考虑组织利益和个人评价时,计划得再好也会被扭曲。是的,工作中有些人只要自己的KPI完成就不管别人了,哪怕这个“别人”就是自己的团队。
要减少项目失败,从过往案例中学习至关重要。开发时常说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游戏行业更有 “踏着我的尸体前进” 的说法,但现实却是失败案例不断堆积,教训却鲜少被吸取。
曾经,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我提出 “这类问题有很多先例,应该采取基于证据的解决方案”,却得到上司这样的回应:
“不,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条件和需求都不同,对策自然也该不一样。”
确实,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人的构造大致相同 —— 没有翅膀就无法独自在天空飞翔,这就是正确的废话。
同理,世上不存在条件完全相同的项目,但可能出现的失败模式是有限的。几乎没有哪种失败是毫无先例的,不会因为某个参数不同就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如果不参考过往案例,又该凭什么做出判断呢?
当时得到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凭经验和感觉。”
那一刻,我更加确信:有些项目注定会失败。在这个以个人经验和感觉为准则,知识和经过验证的智慧反而被轻视的环境里,许多项目或许都在寄望于 “命运” 来指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