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开发者大会(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的新数据显示,游戏行业基层工作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态度愈发冷淡。
年度游戏开发者大会《游戏行业现状》调查公布的数据令人大吃一惊。除了揭示裁员潮以及对 PC 游戏开发兴趣增加等情况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开发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与上一年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
具体而言,与前一年相比,开发者对 Copilot、ChatGPT 和 MidJourney 等工具更加悲观。2024 年,21% 的游戏开发者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对视频游戏行业产生 “积极” 影响。到了 2025 年,这一比例降至 13%。
与此同时,认为它会对行业产生 “消极” 影响的受访者比例从 18% 上升到了 30%。即便报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开发者数量有所增加,从 2024 年的 31% 上升到 2025 年的 36%,这种态度转变依然存在。
但有一张引人注目的幻灯片展示了游戏开发中究竟是谁在采用人工智能工具,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为游戏编写程序或创建素材的人。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是 “商业与金融” 领域的工作人员,占受访者的 50%。其次是 “制作与团队管理” 以及 “社群、营销与公关” 领域的人员,各占 40%。其他所有部门的开发者使用比例都较低。
为什么人工智能的应用尚未普及到游戏开发的基层人员中呢?在回答 “你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哪些担忧,如何解决这些担忧?” 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受访者给出了可能是最简单的答案,这个答案超出了对使用该技术的伦理担忧。此人表示:“不管怎么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无法很好地取代真人,而且质量会受到影响。”
如果开发者对人工智能工具不感兴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还在推广它们呢?
参加游戏开发者大会的开发者缺乏热情,这与更广泛市场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狂热追捧几乎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你轻信有关这项技术的宣传,可能会认为两者的态度应该更为一致。毕竟,提高生产力和加快素材创作本身并非坏事,自电子游戏行业诞生以来,开发者一直在开发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但开发者似乎认为人工智能工具不仅仅是辅助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一位受访者告诉游戏开发者大会:“我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码质量很低,还会引发使用人工智能的人难以理解的细微漏洞。如果模型发展得足够成熟,这个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我认为目前开发者最好还是避免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代码,除非是一次性使用的小脚本之类的情况。”
另一位受访者写道:“最终人们不得不去审核生成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创作,这并非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
第三位受访者警告称,电子游戏市场可能会被 “低质量或人工智能生成的项目、内容和游戏充斥,这些作品只是为了盈利而推出”,并将其与目前充斥着大量跟风游戏的手机免费游戏市场相提并论,这些跟风游戏不断进行 A/B 测试,只为在 iOS 应用商店和谷歌 Play 商店中获得更好的排名。
这些态度与其他关于开发者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调查结果相悖。像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en Horowitz,简称 a16z)等机构对开发者进行了调查,并报告称 73% 的游戏工作室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约 67% 的开发者对在游戏开发中使用人工智能感到 “兴奋”。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差异呢?奥姆迪亚(Omdia)分析师利亚姆・迪恩向我们解释道:“a16z 的调查方法不透明,所以很难确切说明原因,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是样本选取的问题。如果你让开发者回答一份关于游戏中人工智能的调查问卷,做出回应的人必然比普通开发者对人工智能更感兴趣。”
他指出,游戏开发者联盟调查(由奥姆迪亚与《游戏开发者》杂志合作开展)发现,35% 的游戏开发者表示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这一数据与《行业现状》调查的数据相近。“这两项调查的方法截然不同,结果却如此相似,这充分表明数据相当准确。”
无论你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基层开发者是否乐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制作有趣且成功的游戏。目前来看,迹象表明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
问题在于,他们以后会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