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 80 年代,一支由四只拟人化乌龟组成的意外团队颠覆了娱乐行业。1984 年,艺术家兼作家凯文・伊斯特曼和彼得・莱尔德推出了相关漫画,此后《忍者神龟》迅速突破漫画书页的局限,风靡全球。莱昂纳多、多纳泰罗、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很快成为周六早间动画档的霸主,主演了当时票房最高的独立电影,并成为庞大玩具帝国的核心 IP。而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的同时,当神龟们进军尚处萌芽阶段的电子游戏行业时,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破壳而出:IP 崛起与游戏行业的邂逅

神龟们崭露头角、迅速跻身流行文化之巅时,电子游戏行业正处于特殊时期。1983 年的游戏业崩盘阴影未散,在许多人眼中,电子游戏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潮流。彼时,任天堂FC还有一年才会登陆北美市场。然而,1987 年《忍者神龟》动画剧在联合播出网首播时,《超级马里奥兄弟》《塞尔达传说》等游戏已证明家用游戏机市场仍具活力。

伊斯特曼和莱尔德深受漫威传奇创作者杰克・科比和弗兰克・米勒的影响,而这种启发远不止于《夜魔侠》等漫画中的故事 —— 伊斯特曼从科比关于创作者角色版权归属的争议中吸取了教训。“许多激励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传奇人物,往往无法参与自己作品的创作,也无法从中获利,” 伊斯特曼说,“我们选择了自助出版;当时,创意控制权、角色控制权以及知识产权控制权的诉求正形成一股潮流。幸运的是,我们的漫画早期就取得了成功 —— 追随偶像的脚步,靠画漫画谋生并获得成功,这个梦想对我们而言已然实现。因此,当有机会涉足动画、玩具、电子游戏等领域时,我们希望能全程掌控,从角色形象到故事走向,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我们认可。”

这种理念贯穿于所有与《忍者神龟》相关的授权合作中,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角色扮演游戏、玩具,还是午餐盒、夜光 T 恤,伊斯特曼和莱尔德都坚持拥有创意控制权。这也是 1987 年科乐美寻求家用机与街机游戏双重授权合作时,两位联合创作者坚持要深度参与的原因。

科乐美时代:奠定经典基石

“科乐美是最早与我们接触的公司之一,他们看起来非常真诚,而且可以说,带着一种礼貌的积极性,” 伊斯特曼回忆道,“当时我们有些天真,也相当自信,虽然懂得不多但足以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创作。所以我们对科乐美说‘这是我们的要求’,而他们回应‘好的,没问题。我们会照做,会与你们合作。我们希望你们参与其中 —— 你们创造了如此成功的作品,我们想了解背后的原因,用心对待,确保作品的精髓得以传承’。从一开始,这段合作就充满了积极的氛围。”

与科乐美合作期间,两人努力平衡作品调性 —— 漫画面向成人受众,而新推出的动画和玩具则以儿童为目标群体。1989 年,科乐美推出了两款同名游戏《忍者神龟》。第一款是由子公司 Ultra Games 为FC开发的单人动作游戏,玩家需通过横向卷轴和俯视视角两种模式攻克各类挑战(这在当时是极具创新性的设计),从邪恶的施莱德手中救出记者朋友爱普丽尔・奥尼尔和斯普林特大师。

图:初代忍者神龟FC

“这款FC游戏的漫画影响力非常浓厚,游戏封面直接源自第四期漫画的备用封面,封面上的神龟们佩戴着红色头巾,” 参与《忍者神龟合集》制作的科乐美制作人查尔斯・村上表示,“你也能看到动画剧的影子,比如游戏中出现了罗斯泰迪和比博,而且神龟们的头巾颜色各不相同。但它更像是两者的融合,且漫画风格占主导,这也解释了很多设计细节。”

借助动画剧的热度,这款FC游戏大获成功,截至 1990 年底销量超过 400 万份卡带。不过,游戏因部分关卡难度极高而饱受诟病,其中最著名的是水下关卡 —— 玩家必须在计时器归零前,穿过带电的海草拆除炸弹。“FC版游戏推出后,我和彼得在漫展或其他公开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人怒气冲冲地问我们‘为什么把游戏做得这么难’,” 伊斯特曼笑着说,“而我和彼得只能回应‘我们自己都打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是没能通关那个水下关卡!我试过很多次,但那些关卡真的极具挑战性!”

幸运的是,对于和两位创作者一样无法突破前期难点的玩家来说,1989 年科乐美推出的神龟游戏并非仅此一款。同年秋季登陆街机的《忍者神龟》街机版,更符合动画剧粉丝的期待。绚丽的画面、庞大的角色模型和增强的音效,彰显了当时街机与家用机技术的差距。而真正让这款 1989 年街机游戏脱颖而出的,是其玩法设计。科乐美巧妙地将横向卷轴清版动作游戏类型与 IP 相结合,打造出极具沉浸感的体验。再加上四人同时联机合作功能以及流畅迅捷的动作系统,堪称天作之合。此外,得益于更线性的游戏流程,伊斯特曼也能在这款街机游戏中顺利推进 —— 这也是许多不太擅长游戏的神龟粉丝的共同感受。

图:初代忍者神龟街机

该游戏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最赚钱的街机游戏之一,并于 1990 年移植至FC平台,更名为《忍者神龟 2:街机版》,同时新增了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它还启发了一代横向卷轴清版合作街机游戏,其中许多作品也由科乐美开发。1991 年,科乐美沿用 1989 年神龟游戏的框架,推出了基于热门成人动画《辛普森一家》的经典作品,而 1992 年科乐美发行的《X 战警》街机游戏则格外吸引伊斯特曼的关注。

“那种感觉真的很震撼、很谦逊,又超级酷 —— 因为这又回到了我们的灵感之源杰克・科比。我从小就是《夜魔侠》《美国队长》《蝙蝠侠》的超级粉丝,” 伊斯特曼说,“看到《X 战警》这类伴随我们成长、对我们影响深远的作品,如今能与我们自己的创作产生这样的联动,真的非常超现实。”

迭代进化:多平台拓展与风格革新

在这一时期,神龟 IP 商业版图持续扩张,科乐美也积极借力发力。除了家用机和街机游戏,该公司还推出了三部 Game Boy 系列游戏 ——1990 年的Fall of the Foot Clan、1991 年的Back from the Sewers和 1993 年的Radical Rescue,以及多款掌上电子游戏、DOS 平台作品,还有第三款FC游戏《忍者神龟 3:曼哈顿计划》。

图:忍者神龟3

《曼哈顿计划》口碑不俗,在初代街机游戏及其移植版的基础上优化了玩法,但同期另一款科乐美开发的神龟游戏却让它略显黯然。《时空神龟》(Turtles in Time)于 1991 年登陆街机,1992 年登陆SFC,距离《曼哈顿计划》仅数月之隔。

“SFC已经问世,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这款SFC游戏上,但《神龟 3》有自己的故事和独特的操控 —— 没有什么比刺穿敌人后把他们扔下桥更有趣的了,它是FC平台上最有趣的游戏之一,” 村上表示,“《时空神龟》先登陆街机,之后移植到SFC…… 我想这就是《曼哈顿计划》有点被遗忘的原因。”

图:时空神龟

《时空神龟》的街机版凭借炫目的画面、生动的角色和精彩的战斗成为经典之作,而对许多玩家而言,尽管受限于SFC仅两个手柄接口、无法完全呈现街机版的所有动画和 3D 元素,其SFC移植版仍是横向卷轴清版游戏的巅峰。为了弥补这一不足,SFC版新增了多个关卡、Boss 战、敌人类型和游戏模式。

科乐美凭借这款作品大获成功,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FC无法承载《时空神龟》的视觉效果,但世嘉MD主机可以。不过,SFC移植版的部分内容运用了该主机特有的 Mode 7 卷轴特效。加之当时FC和 SFC都拥有专属神龟游戏,而MD尚无独占作品,科乐美最终决定以《时空神龟》为基础,为MD打造一款独具特色的游戏。

图:忍者神龟The Hyperstone Heist

这款名为The Hyperstone Heist的游戏以《时空神龟》为蓝本,玩法节奏更快、关卡数量更少,但每个关卡篇幅更长,同时融合了两款街机游戏的灵感。尽管并非从零开始开发,但这款游戏充分发挥了MD主机的独特优势,塑造了自身特色,同时为这款被许多人视为 “最佳神龟游戏” 的作品增添了传奇色彩。

跨界格斗:顺应潮流的 genre 突破

凭借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街机与家用机游戏的辉煌成就,科乐美开始探索神龟游戏的下一个进化方向。受《街头霸王 2》的火爆启发,科乐美借助神龟 IP 的影响力,顺势进军格斗游戏领域。这款最初在设计文档中名为 “《忍者神龟 V》” 的作品,最终定名为《格斗锦标赛》(Tournament Fighters),其角色阵容深度挖掘了神龟 IP 的宝库,纳入了此前仅在阿奇漫画系列中登场的变种人角色。

当时,神龟 IP 已在三大主流平台积累了大量粉丝,科乐美希望借此扩大受众。但由于各主机性能不同,这意味着需要为《格斗锦标赛》打造三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SFC 版因遵循《街头霸王 2》的经典框架而成为三款中最受好评的作品;MD版则借鉴了《真人快打》的设计,加入了舞台破坏机制,同样吸引了一批玩家;而与此前的《曼哈顿计划》类似,FC版因新平台作品的光芒而成为被遗忘的一员。尽管受限于硬件性能,FC版仍是一款扎实的作品,也是科乐美为其传奇的FC 游戏库贡献的最后一款神龟游戏。

尽管每个版本各有优劣,但SFC版《格斗锦标赛》无疑是粉丝的心头好,至今仍是备受喜爱的格斗游戏之一。

图:忍者神龟格斗锦标赛

低谷与蛰伏:IP 调整与版权更迭

在《格斗锦标赛》大获成功、IP 成功跨界格斗类型后,《忍者神龟》在电子游戏领域的势头看似不可阻挡。然而,该 IP 的主流热度开始逐渐下滑。1993 年 3 月,1990 年代真人电影的续集《忍者神龟 3》登陆影院,口碑与粉丝反响双双拉胯。与此同时,原版动画剧在 1993 年也经历了基调与单季集数的重大调整。

此外,尽管游戏作品此前销量火爆,但 1993 年之后的十年间,神龟 IP 再无新的家用机或专用掌机游戏推出。“神龟 IP 在 90 年代初达到巅峰,之后从 1997 年、1998 年开始逐渐下滑 —— 原版动画剧停播,真人剧集虽有一定反响,但不足以支撑超过两季,IP 陷入了低谷,” 伊斯特曼说,“我当时甚至想,‘也许就这样了。也许我们的作品只能躺在折扣区,或者就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0 年,伊斯特曼将自己在 IP 中的股份出售给长期合作伙伴彼得・莱尔德,转而投身其他项目。在伊斯特曼离开期间,神龟游戏领域虽有所复苏,但热度远不及十多年前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游戏版权也从科乐美转移到了育碧。遗憾的是,两家发行商推出的多数作品都反响平平;即便是 2009 年育碧重制的《时空神龟》,也遭到了严厉批评。

图:时空神龟重制版

伊斯特曼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90 年代中后期游戏开发预算飙升,以及开发商对原创 IP 的依赖。“当时的行业逻辑不再是‘某个 IP 很火,我们把它改编成游戏吧’。很多游戏不再基于现有 IP,而是源于原创概念,比如《合金装备》,还有众多以独特原创设定起家、逐步积累粉丝的作品。”

唯一的例外是 2007 年基于 CGI 电影《忍者神龟》推出的 Game Boy Advance 版本游戏。尽管 PSP 版和其他家用机版本在评分聚合网站 Metacritic 上的得分仅为 37 至 63 分,但 Game Boy Advance 版却斩获了 80 分的高分。

图:忍者神龟GBA

神龟系列早期游戏对开发团队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 1989 年街机版和《时空神龟》。“我记得上学时,每次午休都冲回家快速吃完午饭,然后跑到街对面的朋友家玩《时空神龟》—— 这是我关于电子游戏最珍贵的回忆,”《忍者神龟》GBA版程序员让 – 弗朗索瓦・梅杰说,“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自己想从事电子游戏行业,但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参与神龟游戏的开发。对我来说,这简直是梦想成真。”

尽管梅杰热爱经典神龟游戏的多人玩法,但受限于GBA的硬件性能,开发团队最终将重心放在了单人动作体验上,同时仍保留了经典游戏的灵感。这款节奏明快的清版动作游戏大获成功。三年后,梅杰和他在育碧蒙特利尔的团队终于实现了多人动作游戏的愿景,推出了被许多人视为现代最佳清版游戏之一的《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 The Game)。

与此同时,在神龟 IP 方面,莱尔德也决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2009 年,他将 IP 出售给维亚康姆(现派拉蒙环球集团,Paramount Global)。派拉蒙随后通过 IDW 出版社重启了漫画系列,甚至邀请伊斯特曼回归担任编剧和画师。神龟系列在老牌儿童频道尼克国际儿童频道(Nickelodeon)找到了新的动画播出平台,并与动视(Activision)达成游戏授权合作。

然而,派拉蒙旗下早期几款神龟游戏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 即便是 2016 年由白金工作室开发、动视发行的《忍者神龟:曼哈顿变种》(Mutants in Manhattan),也未能达到市场期望。六年后,粉丝们终于迎来了一款充满复古风格、且有熟悉面孔参与的作品。

图:忍者神龟:曼哈顿变种

跨界联动:IP 生命力的延续

《忍者神龟》不仅拥有丰富的专属游戏历史,在其他游戏 IP 中的客串亮相也十分频繁。从《不义联盟 2》《堡垒之夜》,到《爆击都市》(Knockout City)《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全明星大乱斗》(Nickelodeon All-Star Brawl),神龟们即便以客串角色身份出现,也证明了自己在游戏行业的持久生命力。

《英灵乱战》(Brawlhalla)便是神龟客串的游戏之一,这款格斗游戏由Blue Mammoth Games和育碧联合开发。“我当时非常激动 —— 我想我的反应和许多在游戏中加入神龟元素的开发者们差不多,因为我们都是伴随着神龟长大的,”《英灵乱战》艺术总监戴夫・蒙特斯说,“神龟系列非常适合跨界联动。它既承载着浓厚的怀旧情怀,角色设计又极具吸引力。他们是标志性的存在,让人过目难忘。”

现代时空的神龟:复古与创新的融合

2022 年,多特穆与梅杰于 2011 年联合创办的Tribute Games推出了《忍者神龟:施莱德的复仇》(Shredder’s Revenge),这款游戏堪称神龟系列最经典作品的真正继承者。它延续了 1987 年动画剧的美学风格(包括多位原版配音演员回归),采用 90 年代经典的 2D 清版动作玩法,并支持最多六人联机合作。《施莱德的复仇》回溯了神龟游戏的黄金时代,让梅杰终于有机会打造出自己梦想中的神龟游戏。

“当时我们拥有绝对的创作自由,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尽情实现自己的梦想,” 梅杰说,“我们在每个方面都力求完美,花了大量时间打磨多人联机体验 —— 玩家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游戏,这种设计完美复刻了街机时代的氛围。”

图:施莱德的复仇

《施莱德的复仇》成功兼具怀旧感与创新性,既充斥着神龟系列的历史致敬元素,又提供了现代化的游戏体验。它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勇于创新,赢得了粉丝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 Metacritic 上斩获 87 分的高分,在 Steam 平台也获得了 “特别好评” 的用户评价。

同年,Digital Eclipse与科乐美联合推出了《忍者神龟合集》(The Cowabunga Collection),这款作品将 13 款各平台的经典神龟游戏集结于现代平台,并新增了联机对战等功能。

和粉丝们一样,伊斯特曼也对 2022 年推出的这两款作品赞不绝口。“《施莱德的复仇》在复古像素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看得出来开发者们倾注了很多心血,” 他说,“这也恰逢神龟 IP 的复苏期 —— 当时我还和科乐美合作参与了《卡哇邦嘎合集》的制作,那款合集真的非常出色…… 我觉得《施莱德的复仇》和《忍者神龟合集》的成功,以及神龟 IP 其他领域的亮眼表现,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图:破碎命运

对于追求更现代体验的玩家,派拉蒙也已做好规划。2023 年,Super Evil Megacorp推出了《忍者神龟:破碎命运》(Splintered Fate),这款类《哈迪斯》风格的 Roguelite 游戏独家登陆苹果 Arcade 平台,获得了积极评价。但派拉蒙并未止步于此。“我们知道要从复古经典风格起步,随着 IP 的发展再逐步拓展,” 派拉蒙游戏与新兴媒体高级副总裁道格・罗森说,“我一直专注于深思熟虑的规划,而不是为了推出游戏而推出游戏、为了授权而授权。我们有一个 5 到 10 年的 IP 发展计划…… 很多不符合计划的合作机会都会被我们拒绝。比如现在,我们还需要另一款复古清版游戏吗?我觉得不需要了,市场上已经有一款非常出色的作品。所以,下一个热门类型会是什么?”

2024 年,电影《忍者神龟:变种大乱斗》的衍生游戏 —— 由Outright Games开发的《忍者神龟:变种释放》(Mutants Unleashed)。游戏中,新一轮变种人浪潮席卷纽约,打破了神龟们获得社会接纳后建立的幸福生活。与神龟系列许多经典游戏一样,每位神龟都拥有独特的玩法风格,玩家还可体验双人本地联机合作模式。

图:变种释放

《忍者神龟》是流行文化中最具辨识度的角色之一,其对电子游戏行业的影响毋庸置疑。尽管经历过低谷期,但那些日子早已远去 ——《施莱德的复仇》《忍者神龟合集》等近年作品重新点燃了 80、90 年代游戏粉丝的热爱。

“这段旅程无比美妙 —— 就像原版漫画的诞生,以及我们将各类新技术应用于角色塑造的过程一样,神龟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子游戏的巨大成功,” 伊斯特曼说,“能参与到当时正处于萌芽阶段的技术革命中,总体而言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经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