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现称 X)在日本仍具影响力
说来也怪,日本人至今仍很喜欢用推特,他们也热衷于阅读游戏相关博客!我太喜欢日本了。从数据来看,日本是该平台的第二大用户国。换算一下就能发现,其推特账户数量约占总人口的 50%(不过实际用户数和账户数并非 1:1,因为有些人拥有多个账户),而美国的这一比例约为 30%。此外,日本人仍认为推特很 “酷”,也愿意点击推文里的链接。
各国 Twitter用户数量表
排名 | 国家 | Twitter(现称 X)用户数量 |
---|---|---|
1 | 美国 | 1.062 亿 |
2 | 日本 | 0.693 亿 |
3 | 印度 | 0.255 亿 |
4 | 印度尼西亚 | 0.249 亿 |
5 | 英国 | 0.243 亿 |
6 | 巴西 | 0.215 亿 |
7 | 土耳其 | 0.197 亿 |
8 | 墨西哥 | 0.175 亿 |
9 | 沙特阿拉伯 | 0.163 亿 |
10 | 德国 | 0.154 亿 |
近期,不少游戏开发者纷纷表示,在获得一些西方几乎无人知晓的日本博客报道后,他们的游戏愿望单添加量和页面浏览量都出现了暴涨。这些开发者的游戏,算是真正在日本 “火了”。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介绍几款获得日本媒体报道的游戏,以及这些报道对游戏愿望单和流量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时,我还会列出一批值得联系的日本媒体,方便你后续对接,争取获得它们的报道。
案例 1:《Glyphica: Typing Survival》
周轩明(音译,Xuanming Zhou)是打字动作类 roguelike 游戏《Glyphica: Typing Survival》的首席开发者。这款游戏不仅被日本游戏博客 denfaminicogamer.jp 报道,随后还在该博客的推文中被提及。

这篇报道发布时正值 Steam Next Fest(Steam 新品节)期间,因此很难精确判断其具体影响力。不过,Steam 新品节带来的流量大多集中在活动第一天,而从数据图表可见,该游戏的流量峰值出现在新品节启动数天后 —— 这意味着大部分流量来自 denfaminicogamer.jp 的报道。仅一天时间,这篇报道就为游戏带来了近 3000 个愿望单添加量。

得益于这次报道,日本主播也开始直播这款游戏,其中一个直播视频就为游戏新增了近 1500 个愿望单,另有多个直播视频表现同样亮眼。
周轩明表示:“其实 denfaminicogamer.jp 都不算第一个主动推广我们的日本媒体。最早在 3 月份,就有一个叫 Indie Freaks 的媒体报道过我们了。”(可阅读 Indie Freaks 的相关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denfaminicogamer.jp 的博主特意选取了游戏的全新截图,以此展示游戏对日语的支持 —— 这说明,为游戏进行本地化翻译至关重要!
案例 2:《Mystopia》
Last Minute Studios 是沙盒类药水制作游戏《Mystopia》的开发团队。他们于 2024 年 6 月上线了游戏的 Steam 页面,而页面上线仅 15 分钟,Indie Freaks 就已在推特上发布了相关消息。

得益于这条推文,该团队在游戏上线初期的两周内就获得了超过 500 个愿望单添加量,开局十分顺利。
历史每日愿望单动态

访问量变化趋势

案例 3:《3D Hand Poser》
Ige Olwen 是《3D Hand Poser》的独立开发者,这款工具类软件在 Steam 平台上与其他虚拟姿势创作类游戏 / 工具共同占据了细分市场。
《3D Hand Poser》于 6 月 3 日上线,日本博客 gamespark.jp 在上线当天就对其进行了报道,并发布了相关推文:

以下是推文发布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愿望单数据图表,从中可清晰看到,该软件 Steam 页面的流量绝大部分来自日本。

案例 4:《Manly Mines》
Levi Murray 是合作生存恐怖游戏《Manly Mines》的独立开发者。5 月,他在 YouTube 上发布了游戏的公告预告片《Manly Mines | Announcement Trailer》。
几天后,日本游戏博客 Automaton 对该游戏进行了报道,并在推特上发布了相关内容:

这次报道的成效十分显著:一周内,游戏新增了 3166 个愿望单。
每日愿望单操作情况

从图表可见,第一个小流量峰值与 YouTube 预告片直接相关,第二个峰值则出现在 Automaton 报道发布后的第二天。有趣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也为该游戏带来了大量流量。
各国流量对比

东欧地区的流量从何而来?经调查发现,似乎是一个名为 coop-land的平台发布了相关内容。但我尝试访问该网站时,却遭遇了屏蔽。
多亏了 Benjamin,他给我发来了这篇文章的摘要,内容主要是对《Manly Mines》预告片的描述,核心信息如下:
玩家需要锻炼肌肉,才能成功完成挑战并对抗来自地牢的怪物。《Manly Mines》是一款融合恐怖与动作元素的合作游戏,借鉴了《Lethal Company》(《致命公司》)的玩法理念,玩家需收集食物和运动补剂形式的资源 —— 这些资源可用于快速增长肌肉,而肌肉增长是完成 “废弃矿井” 关卡的先决条件:矿井中潜伏着可怕生物,会从黑暗中袭击毫无防备的矿工。
玩家的核心目标是下到矿井最底层,再安全返回地面,且每一关的难度都会逐步提升。所有障碍都需靠 “纯粹的男性力量” 清除,因此场景中散落着哑铃、重型杠铃等训练器械;若想快速增强肌肉,还需找到隐藏在矿井黑暗角落的蛋白质。
游戏支持 4 人合作游玩,团队需将合同规定数量的资源运至地面。若玩家私自消耗资源,或因死亡丢失资源,队友必须再次下井补充。遗憾的是,主角没有任何武器或工具,遭遇怪物时很可能面临糟糕结局。
矿井每一层都栖息着不同生物,它们会主动攻击 “不速之客”。应对这些怪物并不容易,但玩家可通过增强肌肉力量或强化腿部肌肉提升移动速度。遭遇怪物、频繁死亡是游戏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团队合作的动力。
《Manly Mines》将于 2024 年在 Steam 平台上线。
由此可见,《Manly Mines》同时受益于日本和东欧地区的流量涌入。
总结与建议
建议一:重视日本推特与游戏博客的传播力
日本的推特和游戏博客影响力不容小觑,确实能为游戏带来大量愿望单添加量 —— 其报道带来的流量,甚至超过了西方小型游戏媒体。要知道,获得 IGN、Gamespot 等西方大型媒体的报道难度极大,即便得到 Kotaku 的报道,通常也只能新增约 500 个愿望单。
因此,建议你将这些日本博客(及其他能找到的日本媒体)加入 “核心媒体联络清单”。当游戏有重要动态发布时(如 Steam 页面上线、开启测试、发布试玩版、公布发售日期预告片、正式上线等),主动联系它们寻求报道。
建议二:务必进行本地化翻译,优先选择人工翻译
翻译!翻译!再翻译!上线 Steam 页面或发布游戏内容时,一定要附带本地化翻译。
虽然可以用机器学习工具完成初步翻译,但从 “流量增长效果” 来看,花钱请专业人工翻译是更优选择。
附言:别问我推荐哪家翻译公司 —— 靠谱的服务商名单一直在变动。更实用的方法是:找到近期刚完成 Steam 页面翻译的独立开发者,问问他们合作的翻译机构。这类 “你找的是哪家” 的问题,也是与其他独立开发者破冰、建立联系的好话题。
本文提到的几位开发者都表示,他们的 Steam 页面上线仅几小时就获得了日本媒体报道。我猜测,部分日本博客可能会用 SteamDB 这类工具搜索新上线的 Steam 页面 —— 因此,若你的页面在上线初期(即媒体日常搜索时段)就提供日语翻译,被报道的概率会大幅提升。此外,多数日本博客都热衷于报道 “新公布的游戏”,这一点也值得关注。
建议三:借日本媒体热度,“升级” 获取西方大型媒体报道
若你成功获得日本媒体的正面报道,一定要立即联系 IGN、Gamespot、Kotaku 等西方大型媒体,并直接告知:“我们的游戏在日本火了,值得你们报道!”
去年,我曾在《如何获得 IGN 报道》一文中提到过这种 “升级传播”(trading up)策略,文中 “步骤 5:持续升级传播” 部分有详细解读。
“升级传播” 的核心逻辑:许多游戏记者面临 “提升文章 / 推文点击量” 的压力,且没人能精准预测哪款游戏会走红 —— 因此,他们会根据游戏 “过往表现” 判断是否值得报道。若一款游戏已在某个平台、地区或语言市场走红,它在其他地区走红的概率会更高。获得日本媒体报道,相当于向西方媒体证明你的游戏 “风险低、潜力大”,从而大幅提升被报道的可能性。
所以,大胆地对西方媒体说:“我们的游戏在日本风靡一时!”
建议四:打破 “刻板印象”,无论美术风格,都可面向日本市场推广
你可能已经发现,本文提到的所有游戏都没有明显的 “日本风格”—— 没有 RPG(角色扮演游戏),也没有动漫风格美术。
很多独立开发者会问我:“我们的游戏是动漫美术风格,应该联系日本媒体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日本玩家只喜欢传统日本风格美术的游戏” 是一种刻板印象。
无论你的游戏采用何种美术风格,都不妨向日本市场展示你的作品 —— 不要被固有认知限制了推广范围。
建议五:可优先联系的日本媒体清单
我个人并不清楚日本目前 “最热门” 的游戏媒体是哪些,但以下是本文中提到的、已验证有效的媒体及对应的 Twitter 账号。若你来自日本,且知道其他报道独立游戏的优质媒体,欢迎补充!
注:你可以直接在它们的官网搜索 “联系邮箱” 或 “特定作者信息”,也可以尝试通过 Twitter 私信沟通。
- denfaminicogamer.jp(含官方 Twitter 账号)
- Indie Freaks(含官方 Twitter 账号)
- Automation Media(含官方 Twitter 账号)
- Game Spark(含官方 Twitter 账号)
- Famitsu(含官方 Twitter 账号)
- 4Gamer
- IGN Japan(IGN 日本版)
- Mogura Games(适合推广 “小型独立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