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底,有那么一款游戏,满足了我对游戏不一样的需求,我第一次见玩一款游戏,能吃瓜吃到吐;连着两个月流言不断不带停的,甚至几乎关注这个游戏的有很大一部分玩家甚至希望他死的。不知道这个游戏的玩家可能从来没想过,有什么游戏能吃瓜3天一个版本,看玩家痛斥游戏的声浪比游戏有趣多了是什么体验,那么~欢迎来到:《少女前线2:追放》(之后都会简称少前2)。
在这个游戏里玩家最喜欢自己给自己打趣叫做一瘸一拐,出自这个游戏的剧情片段。我是很难想象得到一个二游,一个二游续作,一个制作经费庞大剑指头部二游续作的产品;能整出让玩家当路人的活。虽然这个游戏有很多很多的弊病,但是没有一个弊病能比得上文案犯得病,这个游戏有幸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在二次元游戏中,文案是多么重要以至于能够轻易毁灭游戏的风评活跃和流水。

不管最近在国内开服在国外黑马的《碧蓝档案》,还是国内老牌二游《碧蓝航线》,都是把玩家高高捧起的ML(MasterLove:对玩家无条件的喜爱)向作品,玩家甚至戏称自己是魅魔;甚至《碧蓝档案》中玩家角色对剧情走向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用一章精彩绝伦的剧情成功成为日本游戏市场的黑马。而我们的少前2同学,恰恰相反,让玩家边缘化,充当纯纯的摄像头,还要看自己的卡和异性npc亲密互动,以至被亲切的被称呼为绿毛龟。
有一说一哪怕续作加非ML的buff叠在一起,你哪怕学学白荆回廊,虽然剧情看不懂,但是玩家都扮演重要角色,每一段剧情都是中心人物,有意识得感受到玩家在被端着,玩家这个主体永远不会缺席甚至有点出戏的感觉自己被端着被捧着,这才是商业产品服务向的基本啊。上一作让玩家付出感情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金钱去和卡牌增进感情,续作愣生生把玩家隔个玻璃给隔开,看着本属于自己的老婆现在要追求自由;有多少玩家能接受啊?
这是第一招:对自己的核心玩家的需求的忽视漠视甚至蔑视。



在二游这个重剧情重表演的品类,作为一个元老级二游厂商,甚至出的文案和编剧乃至,审核的基本能力都是匮乏的。这里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用【我一瘸一拐,她呆望窗外】。估计作者写这东西的时候估计都自我高潮了,这意境用琼瑶的思路来看是不是凄美爆了?但是执笔人的重点完全在“她”身上,玩家被完完全全的忽视了,专注“她”的自我表达,却缺少和玩家的交互。一开始写出来就算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审核呢?审核在哪里?文学立意这东西是二游文案的追求吗?二游除了部分上古时代的遗产,主体和中心一定是玩家本身,为了满足自己的意境表达就把玩家用一块玻璃完全隔开,让玩家充当摄像机,让玩家感受不到尊重。
第二个例子,游戏文案策划的终端不是文字,文案策划要对演出负责,要保证游戏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演出效果,最后要对呈现出来的成品负责。比如游戏中有这么一段文案。

“今天晚上来了可多人了呢!不过……感觉他们有点奇怪? 搞得我也有点紧张了……”
可以试着用日常的语速语境说说这句话。按习惯,“可多”要重读,但“了呢”又要重读。就导致整句台词要重读的地方又多又长“来了可多人了”几乎都是重读,这台词说起来就很累很累,最后导致上游戏进配音表现就非常奇怪,这种问题只要读过一遍,非常容易被发现。这只是其中一个非常简单平常的例子,游戏里通篇出现这种初级错误,审核在这里完全缺位,像是草草完事粗制滥造赶鸭子上架,我不觉得任何称职制作组会把随手写的初稿直接端进游戏 。
第三个例子,文案对文字传达能力极其低下,看完游戏技能描述之后根本还是看不懂使用技能会发生什么效果,原创一堆词,然后完全不解释,打完新手和教程回头一看一头雾水。



我想请问什么是【精准伤害】?(主动攻击并且是非AOE技能)
- 什么是【临机支援】?(在单位行动完成后对符合条件的的目标发动攻击,属于支援攻击的一种)
- 什么是【行动支援】?(在单位攻击前对符合条件的的目标发动攻击,属于支援攻击的一种)
- 什么是【伏击】?(在敌方单位的主动且是单目标选择的攻击前,对目标发动攻击,属于主动攻击的一种)
你说这些谁懂啊?既然都不懂我能不能放个xyz上来给玩家猜?有区别吗?这种最最基本的技能描述看得一头雾水居然还端上来了,简直不能理解。
这是第二招:虽然追求了意境和个人表达,但是给吃不得辣的老食客端上了一份做得不咋滴的同时盐还是致死量的重辣跳水兔。
这两招合二为一叫做“得了庵野秀明的病没有庵野秀明的命更没庵野秀明的实力。”在成品审核缺位并且成品细小错误极多,连游戏文案的基本功能(向玩家讲解游戏是怎么运作的)都没做到的前提下,完全漠视自己的玩家的喜好,对作品进行个人艺术表达。然后表达得还不怎么样。
第三招叫夹带私货,玩家“惊喜的发现”在休息室里有犹太圣经和《使女的故事》两本书,《使女的故事》这本书放少前2太炸裂了,首先我们明确两点,第一使女的故事(《HandMaid’s Tale》)是一本女权神书,讲女性在反乌托邦社会被当做生育工具,然后反抗的故事,能把这个丢进男性向ML媚宅游戏里,特别少女前线里的少女全是人形不是人类,我不知道负责人是想表达什么?向这个游戏忠实的老玩家输出什么意识形态?
再加上游戏里的小故事全是在1代游戏指挥官离去后建立新的羁绊和寻找新的生活,如黛烟和雷蒙先生的亲密互动等。 “少女们”都自己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显得玩家完全就是多余和不重要的,完全枉顾上一代游戏的玩家情感付出。


三招合一就是文案在产品里呈现出来就是在不尊重核心老玩家,低级错误到处都是甚至连技能说明都看不懂基本功极差情况下还要给ML宅男输出独立自主的女性故事?
由此可见少前2的文案负责人拥有和能力不符的傲慢,并将他自以为是的先进的文学形式放进他自以为的落后市场产品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背离目标用户而行,他自以为的先进取代了真正用户的需求。并且通过这种病态的认知说服他自己,他正在做一种高认知拯救低认知的普世工作。
之前流言说写文案的是女权人士,加上整出给“玩家带绿帽的狠活”,玩家纷纷破防。
然后在玩家感到被极度冒犯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散布谣言,钓鱼,举报宗教要素,并用脚投票。愤怒的玩家不关心少前2以后怎么样,他们想让游戏死,甚至关注游戏的流水排名,看到游戏数据低迷还要阵阵欢呼。
能把游戏做到这种地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